本网讯(记者 蒋一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9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3-202举办首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比赛。经过精彩的角逐,邹春梅获一等奖,刘梅、文涵获二等奖,徐达、王梓安获三等奖。
学院顾问莫岳云教授,孟凤英、刘海鸥、赵军祥、詹仲亚等5位教授担任评委,党总支书记李军出席比赛。比赛由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蒋一娴主持,本学期该课程任课教师现场观摩比赛。
比赛现场(袁惠琪 摄)
比赛由参赛教师选取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中任一专题,在15分钟以内进行创新教学展示。比赛中,有的老师通过大量的史料比较来讲解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征;有的老师通过启发式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的老师用自身带学生参加“三下乡”的经历讲解和美乡村的建设。参赛教师们同台竞技,各显风采,充分展示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创新成果。评委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专业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凤英教授作赛后总评(袁惠琪 摄)
孟凤英教授作赛后总评,她首先就每位参赛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特色展示等方面的创新之处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比赛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视角创新、课件精美、课堂互动精彩等优点,同时就共同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军讲话(袁惠琪 摄)
李军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改革创新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本次比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他感谢了五位教授的精彩点评和参赛选手的认真准备;肯定了此次参赛教师的多元化,有思政课专职教师,二级学院的书记和辅导员等。最后他希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全面准确把握“六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把《形势与政策》课讲新、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陈靖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