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蒋一娴 全春丽)为进一步落实我校与连南瑶族自治县基础教育帮扶工作,助力连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2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3名教师赴清远市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开展教育帮扶交流活动。
在连南民族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朱国河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军祥教授、詹仲亚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蒋一娴一行参观了校园以及陶艺室、刺绣室、书法室、美术画室等功能室,详细了解了办学特色与发展,深入讨论了非遗项目成果在校园文化建设、日常教学、学科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
老师们与正在上色的学生亲切交流(全春丽 摄)
参观结束后,分两个会场进行讲座。在和声楼5楼会议室里,赵军祥教授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专题讲座。他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原则、意义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两个重要命题及其关系。他谈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指明发展方向、确立总体思路、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指引,而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精神动力、群众基础、历史支撑。二者结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坚持传承性、导向性、创新性、协调性原则,有利于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性,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以及摒弃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因素。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讲座现场(全春丽 摄)
与此同时,在和合楼4楼会议室,詹仲亚教授围绕《如何开展“党史教育融入民族地区高中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讲解。詹仲亚首先肯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认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比较有价值,特别是针对民族地区的高中思政课。其次,对围绕课题“融入什么”“怎么融入”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是强调了如何突出课题的特色亮点。他认为课题要体现民族地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党史融入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梳理百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史,挑选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堂中。特别是要注意充分发掘利用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案例和红色资源,运用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引导瑶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外,双方还就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行了讨论交流,并对下一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达成了初步意向。
连南民族高级中学思政支部书记李小蕾老师表示,听了詹教授的讲座,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理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在以后的课题实践中,课题组成员将更好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践研究为重点,将校内校外资源融合起来,把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结合起来,稳步有序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开启同研共进的新征程。
讲座现场(蒋一娴 摄)
本次教育帮扶交流活动为落实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连南瑶族自治县发挥了重要作用,力争按照连南民族高级中学所需,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打造出帮扶工作特色和亮点。
文字录入:张芷妍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赵晶